Home 我的自釀器材
Post
Cancel

我的自釀器材

自釀發表會時有好幾個人問我的器材,雖然問的人不一定看到這裏,我還是分享一下。

麥汁製作

主要設備

20L的Braumeister加上我自己做的控制器。我添購了Braumeister的10公升內桶,另外還買了BacBrewing的過濾網。疫情後酒消耗速度變慢,加上我比較喜歡各種不同的酒款,所以現在以10公升批次為主。只有可能會放一年的類型會釀20公升,但其實很少。

其他設備

一個10公升左右的婦品鍋,用來釀測試的5公升批次,因為我的實驗性質的失敗率很高,為了減少浪費就釀4~5公升。這個批次大小就是BIAB,不過目前溫控沒有調整得很好。

感想

我用過保溫桶作的糖化桶、Grainfather、自己土炮的BIAC (直接在發酵桶糖化煮沸)、一般的BIAB。如果重新選的話,現在市面上的一體機都是很不錯的選擇,重點在熟悉適應器材,最終的產品幾乎沒有影響。另外,我還是會考慮買20公升但可以釀10公升的器材。以前家釀的標準批次是20公升,這幾年有下降的趨勢,不過5公升真的太少了,所以10公升是不錯的”小”批次。

我這台Braumeister是很舊款的、二手的,它的控製器壞了,剛好我一直都在玩自己做的控制器,所以剛好買下來改裝。這個控制器其實對成品影響也不大,就像從台北開車到高雄,手排、自排、輔助駕駛,最終都是到達同樣的目的,差別只是過程感受有點不一樣而己。

發酵設備

主要設備

發酵桶是我在淘寶買的一個底部是衛生級接頭(tri clamp)的15公升不鏽鋼漏斗,我請廠商在蓋子上挖兩個洞,然後自己買了蝶閥和Blichmann的酵母收集球,後來又找人焊了三支腳,就成了一個錐桶。

溫控我是用一個二手紅酒櫃加上自製的溫控器。(這個說明是ESP8266的,我最近改用新版用觸控介面的BrewPiLessGx,不過核心是一樣的。)

我現在用Kegland的無線比重器Pill來監控比重變化。

其他設備

在釀20公升的時候我用的是Spike CF10。我另外有一個加熱墊,寒流來時,有時候會用PP桶當發酵桶放在低於20度的室外,用加熱墊和自製的溫控器的來溫控。

感想

錐桶的主要優點是排渣,但其實我並不是太在意排酵母,主要是排酒花。另外,因為形狀的關係,錐桶的對流會比較旺盛,所以發酵速度會快一點點,啤酒風味會比較乾淨。在20公升的等級,我確實有觀察到錐桶的發酵速度會比較快一些,主要是發酵旺盛期會短個半到到一天:3天和3.5天的差異。在10公升這麼小的批次有多少影響,我是有點懷疑的。不過,再怎麼說,有選擇勝過沒得選,雖然不是每次都需要,但想排渣就可以排,還是很棒的。

使用冰箱溫控的話,BrewPi的PID演算法是最好的家釀溫控系統,沒有之一。根據我的經驗,沒有用風扇對流的話,冰箱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溫差非常大,以我的紅酒櫃來說,有超過8度以上的溫差,有用風扇會改善很多,但如果風扇不夠力,還是會有一點溫差,所以溫控冰箱內的溫度,光測溫點在哪裡就是一個問題。

你或許會問,啤酒不會有溫差嗎?會的,在還沒發酵和發酵結束時,如果有溫度變化就會有溫差,但在進入發酵旺盛期,二氧化碳氣泡造成的對流會讓溫差消失。在我的發酵記錄中,Aux Temp就是無線比重計的溫度,在幾乎所有的紀錄中,發酵前和冷降時的數據都用用溫測器量的Beer Temp有比較大的差異,但在進入高泡期後差異就會變得很小。

我因為發展BrewPiLess,有一位網友送了我一支iSpindel,開始使用後,我覺得這種無線比重計開啓了家釀的新時代。我從2017年開始使用iSpindel,因為是DIY的,在瓶口的密合度總是很擔心,最終弄壞了三、四支後,發現Pill的藍芽協定有公開資料後,轉而使用Pill。總體來說,我會推薦Pill,細節太多留待他日再說。當然無線比重計最大的優勢和用途就是隨時監控比重的變化,在我的使用情況下(包括iSpindel和Pill),我可以在接種的12小時以內、在還沒看到水封的泡泡前,就看到比重開始下降的趨勢,比方說在6小時的時候,可以看到下降了0.0005;在高泡期結束,發酵速度變慢時,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比重變化的轉折,必要時可以拉高發酵溫度;在發酵後期,我可以觀察到例如3天降低0.0005的比重變化,這個差距用我的比重計是看不太出來的。

包裝

主要是裝瓶。為了減少接觸氧氣,我用DIY的加糖器(#1,#2,#3)直接把糖水加到瓶子中,然後啤酒直接從發酵桶進瓶子。

感想

我用過keg,也試過等壓裝瓶,但等壓裝瓶我用得不是很穩定,所以目前還是裝瓶瓶發。其實我也是還沒完全放棄等壓裝瓶,尤其是拉格酵母的沈絮性很差,很容易揚起,本來是清澈的啤酒倒出來是混濁的,心情都變差了。

其他

乾投工具

Kegland Hop Bong1.5吋。這個當然要配合發酵桶有Tri Clamp才能用,我的DIY小發酵桶有請廠商在蓋子上挖一個41mm的洞,裝上一個Tri Clamp轉接頭,就可以用這個Hop Bong。如果是20公升批次的,可以考慮買2吋的,再加一個1.5吋轉2吋的頭,容量會大一些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筆記:酯類與發酵

Chico酵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