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只是一篇關於「家釀」用的「無線比重計」的經驗、心得、以及感想。
結論先行,我現在用的是Kegland的Pill,如果你有在考慮,這是不會太差的選擇;它的優點是:
- 可以用Bluetooth/BLE或WiFi
- 價格相對便宜
- 可以無線充電
- 外殼設計不錯,而且容易買到替換品。外殼的接縫在中間,而高泡酵母留下的殘渣(Krausen ring)會在比較接近最上面,這部分剛好是沒有縫隙的,非常容易清潔。外殼銜接的地方有用兩個墊圈,也是讓人放心的設計。
缺點:
- 用WiFi的話,要用Kegland的雲端服務。(但用Bluetooth/BLE則不用,但需要另一個設備讀取資訊)
- 外殼感覺有點薄。
iSpindel是我用最久的東西,事實上我也有稍微貢獻一點東西;iSpinde的HTML版校正程式是我寫的。 它的優點是:
- open source,可以自己搞;在可以自己搞的前提下,它的缺點其實在於製作者的能力限制;如果製作者的沒有任何能力限制,可以消除任何缺點。
- 正統的iSpindel是用ESP8266,用WiFi,但有已經有出現類似的改良版本GravityMon,除了支援ESP32,也多了許多功能.
缺點:
- 自己搞很麻煩,買現成的價格和Pill差不多。
- 標準的外殼是保特瓶的胚,除了難買,每一批的大小型狀都有些差異,而且開蓋處正好是最容易累積殘渣的地方,即使可以做成無線充電,可能也需要開蓋清潔。
iSpindel適合有能力且喜歡自己動手做的人。以我的經驗,保特瓶胚是最大的問題,因為有進麥汁的經驗,每次我都鎖太緊,結果後來把蓋子鎖壞了。但是已經有人設計出了可以用Pill外殼的PCB,用這個就可以用Pill的外殼。
至於Tilt,我沒有用過,所以我沒有有用的資訊提供,要說的話只有一點:愈大和重的東西,受氣泡的影響愈小,量測到的值也就比較穩定,這是物理法則。另外,Tilt一直都是用Bluetooth/BLE,所以需要另一個設備讀取的小問題。
那麼,這些無線比重計準確嗎?簡單地說,和一般的比重計一樣準確。這些無線比重計的原理和一般比重計是一模一樣的,靠的是液體的的浮力變化來測量比重,因為浮力會隨著比重而變化的。差別在於一般比重計用「眼睛」來看「高低」,而無線比重計用「感測器」來測量「傾斜角」。一般比重計在生產時已經把校正好的刻度標在上面,而無線比重計如果像Pill和Tilt都出廠時也已經有校正資料,但如果是自已做的,便需要自己校正。一般來說,我相信「感測器」會比「眼睛」準確,所以問題在於「刻度的正確」(無線比重器就是校正數據);如果提供了精確而且足夠的數據,無線比重計會比一般比重計好。但是,因為無線比重計是放在發酵桶中隨著發酵進行同時測量的,發酵中產生的氣泡和高泡(Krausen)會附在比重計上,影響讀數。這是無法避免的問題,但是用大一點、重一點的無線比重器,可以減少氣泡造成的影響;Tilt後來出的Pro版其中一個改變就是變大變重。其實在無線比重器出現前,不乏有人想把一般比重器丟到透明發酵桶的,但通常試過一次就會放棄。
「傾斜角」如何換算成比重?iSpindel官網有原理說明,就結論來說,浮力是「傾斜角」的反正切(arctangent)函式,而浮力和比重成正比,所以只要找出正確的函式就可以正確的計算出比重。但實務上,因為幾乎無法正確無誤地測量比重(例如,1.01001和1.0099999在數學上是不一樣的,但實際上無法分辨),加上感測器本身也是會有誤差,所以找出對應的反正切函式幾乎是不可能。我不太清楚Tilt或Pill原廠的公式如何計算,在iSpindel中,是採用迴歸分析的方式來得到一個接近的多項式。如果採樣的數值良好正確,大約4個點就可以得一個比一般比重器更準確的3次多項式。
利用浮力來推算比重的一個問題是重心不能改變;傳統的比重器不能打開也不會打開,但無線比重器會有需要打開換電池或維護的情況,一旦重心有所改變,原本校正的數據就會產生偏差,結果就會變得不準。這個問題在自製的iSpindel上可能是最嚴重的,而Pill和Tilt可能因為是定製的產品,似乎不會有太大的偏差。當然如果有能力,也可以做出很完美的iSpindel。要避免重心跑掉的一個做法就是不要打開蓋子,避免重心移動,所以可以用無線充電會是比較好的方案。
無線比重計最主要的優勢就是隨時監測比重,而以我使用Pill和iSpindel的經驗,它們的精細度比傳統比重計高上許多;下圖是我的某次拉格剛接種後的比重變化,右軸顯示的是比重少掉1.的數值,記錄開始的比重約在 1.0524,大約在時間軸08:00時,也就是接種後11-12小時的時候,己經可以看見比重開始變化了。而這個變化其實也才0.0005左右。
下面這張圖則是發酵接近結束的比重變化,這張圖的時間跨度是4天多,比重變化是從1.0132到1.0127左右,如果以一般習慣來看,都是1.013,連續4天比重沒有變化?實際上卻有0.0005的變化,而這個差異以我的眼力,在我的0.002一格的比重計是鐵定看不出來的。
即使受限於校正資訊的精確度,所計算出來的比重有誤差,但是比重變化這件事確實是可以測量的出來的,這是我認為無線比重計最實用的部分。事實上有些人根本不在意校正數據的準確度,他們只是用來看比重(或是傾斜角度)是否有變化。就這個功用來說,無線比重器是相當有用的。
前方高能,閱覽小心
底下的內容是我還在思考驗證的,可能存在錯誤或沒想清楚的部分,可以略過。
到目前為止,無線比重計存在一個我沒有解決或解答的問題:溫度補償。(就寫到這裏,瞪著下面的圖表時,突然有了解決方案的靈感,不過,就先完成這篇。)無線比重計的物理原理和傳統比重計一樣,實際上都是測量浮力,而水的熱脹冷縮造成的浮力不同,當然一樣會影響讀數,不幸的是,除了水的浮力,溫度還影響了其他東西:感測器因為溫度變化產生的偏移以及(我猜想的)無線比重計本身的熱脹冷縮。只是套用比重的溫度補償,即使比重沒有變化,溫度的變化會讓無線比重器的讀數產生變化。有趣的是,溫度下降時,(我的)iSpindel的讀數會上升(即使在溫度補償後),但Pill的讀數則會下降。
針對Pill我還做了一些測試,分別是放在水,以及只是固定在一個角度(放在一個乾的杯子中,用東西卡住,而且只看傾斜角讀數的變化;下面兩張圖是記錄Pill在空氣中及水中,傾斜角讀數相對溫度的變化。第一張是沒有放在水中,只是固定一個角度;第二張是放在水中。
比重愈大,浮力愈大,傾斜角就愈大;水的密度因溫度下降而變大,所以浮力會變大,沒有其他因素在時,應該傾斜角會變大/上升。 ,但Pill很奇怪地在水中反而變小/下降,更奇怪的是Pill的感測器在溫度下降時,讀數是變大/上升的。照理說,溫度下降時,水的浮力變大加上 感測器本身的偏移也是變大,讀數應該是變更大,但結果卻是相反,表示其在水中的偏移並不是只是來自感測器的偏移;我能想到的可能之一是無線比重計本身的熱脹冷縮。有沒有可能是軟體的”修正”呢?因為這個傾斜角讀數是沒有公開原始碼的Pill的軔體報出來,其實我們並不知道它是怎麼得到的。如果Pill有辦法辨別它是浮在水中還是被固定角度卡在空中,的確有可能有軟體介入修正,不過考慮到現實的複雜度,我認為這個可能性很低。
為了得到更多數據,我又用水做了一次實驗,因為這幾天室溫在20度上下,但我希望取得30度左右的數據,所以加了一些溫水調成30幾度,再把放在室溫中的Pill放進去,結果又出現了出乎意外的結果:傾斜角一開始是上升的,過了幾個小時後,才隨著溫度下降。用熱脹冷縮的理論來解釋是:溫度下降,體積縮小的效應讓傾斜角變小,當在20度室溫的Pill放進35度的水中時,一開始體積是膨脹的 ,所以傾斜角上升,到了一個程度後,才又隨著溫度下降而縮小,傾斜角也跟著下降。如果不用熱脹冷縮的理論的理論,就有可能是感測器在30幾度左右的某個點,偏移方向會反轉。在夏天時再做一次實驗應該就能知道感測器會不會反轉。
參考:
- compensate temperature drift of Acceleromete
- Homebrewtalk.com: Can it event be done? measure specific gravity using arduino or raspberry pi
- Homebrewtalk.com: Replacement firmware for iSpindel(GravityMon)
- Homebrewtalk.com: iSpindel- DIY Electronic Hydrometer
- Homebrewtalk.com: iSindel/Gravitymon Pill PCB
- iSpindel官網